?絲印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8-09 瀏覽:130次 責任編輯:億寶萊
隨著包裝印刷業、紡織業、陶瓷的需求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絲印機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并且被熟悉,但是仍然還有不少朋友不太了解絲印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絲印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
唐代文化向東傳播到日本、朝鮮,向西傳到了中東和歐洲,同時也把鏤孔紙型版工藝技術傳到了西方。至此,作為一種印刷術已基本形成,因為它不只是紡織行業的產品后加工的一種手段,而是能用自己獨立的印刷產品為社會直接服務了。
絲印機從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才開始采用感光材料制版,使精密圖像的絲網印刷成為可能,絲網印刷開始應用于印刷線路板及厚膜集成電路的制造。用于感光制版的感光劑最初主要采用重鉻酸鹽類,20世紀50年代初,碳素紙(以重鉻酸鹽為光敏化劑)開始用于間接制版法,20世紀50年代末,人們又把乙酸乙烯放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乳化聚合成乳液,并加入重鉻酸鹽制成感光乳劑,直接涂布在絲網上作為感光膜層,這就是后來得到廣泛應用的重氮直接感光制版法。由于對6價鉻公害的規定變得越來越嚴格,從20世紀70年代起,絲網制版開始全面使用重氮樹脂作為感光劑。
此后,絲印被廣泛地應用于印刷線路板及厚膜集成電路的制造中。絲網印刷成為電子元件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印版的精度及穩定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開始了對絲網預涂感光版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感光材料方遍使用比重氮樹脂更穩定的感光性樹脂,使絲網預涂感光版得絲網印刷油墨也逐漸得到了改良,從以往的熱固型油墨發展成用光敏固化樹脂作為連結料的紫外線固化型油墨。同時開發出的還有以水溶性連結料為載體的水性油墨,從而取代了以往的需由有機溶劑為載體的溶劑型油墨。
絲網印刷機也從手動式向半自動式、全自動式及自動化方向發。印刷速度也從半自動式的700張/小時提高到全自動式的1500張小時左右。并且從平面平臺式印刷發展到輪轉式圓網印刷,使印刷速度達到了25003000張/小時左右。
回顧絲網印刷技術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絲網印刷與般印刷技術發展的明顯區別在于:一般印刷技術是以大量傳播信息方式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而絲網印刷是以謀求某種逼真圖像和多種印刷效果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今后絲網印刷技術的發展應當擺脫過于簡單的手工印刷方法,大量使用科學手段,不斷進行技術改造。20世紀60年代后,絲網印刷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進入了現代化階段,應用領域已進入高科技的范疇一厚膜超集成線路和薄膜超導材料的印劇。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于絲印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絲網印刷的發展擴大了其應用領域,在紡織、陶瓷、容器、標牌、廣告方面都有了廣泛的應用。想要了解更多絲印機可以關注億寶萊,后期會不斷更新的!